做好三點并不難,國足要帶走一分不是夢

發(fā)布時間:2024年10月10日 20:23
來源:網絡

還有五個小時,中國與澳大利亞的世預賽就將打響。距離對陣沙特的比賽已過去一個月,長時間以多打少卻遺憾失利的結果依然令人無法釋懷。自伊萬科維奇上任以來,國足付出了高昂“學費”,歷經波折總算是找到了現有班底的最優(yōu)解,形成了較為務實的比賽思路。適逢澳大利亞正處于多年未有的混亂時期,國足如果能夠在防守中投入更多精力,把握好定位球和換人時機,從阿德萊德帶走一分不是奢求。

【戰(zhàn)術陰云逐漸散去,澳洲遠征要把握三點】

同18強賽第一階段相比,國足的大名單出現多處變化,鮑亞雄和謝鵬飛落選,武磊、阿蘭、朱辰杰和楊澤翔因傷退出,韋世豪、巴頓、王秋明、程進和胡荷韜被委以重任。自36強賽收官階段以來,伊萬科維奇始終在努力推動國足的年輕化進程,拜合拉木、謝文能和王振澳先后擔當大任,胡荷韜等人此番也不會只是來體驗大賽感覺的。

楊澤翔因傷缺陣,高準翼的情況也不容樂觀,胡荷韜有望在“跳級”后迅速扛起重任。有了王振澳的前車之鑒,蓉城小將的壓力可想而知。

除了年輕有沖勁,胡荷韜的逆足邊衛(wèi)屬性也可以成為國足變陣時的重要拼圖。在這個世預賽周期內,國足戰(zhàn)術思路搖擺不定,嘗試了多種陣型和打法。揚科維奇的球隊在亞洲杯上使用五后衛(wèi)陣型,成為了24強中丟球最少的球隊。伊萬科維奇上任后先是依靠菱形中場在18強賽中搶分,經歷挫折后改打雙后腰(442)來加強防守,五后衛(wèi)陣型成為B計劃。

過去兩場比賽,國足保持442陣型不變,只是由菱形中場改為平行中場。伊萬科維奇不愿意直接使用五后衛(wèi)陣型,只是將其作為B計劃,這是老帥最后的倔強。

作為昔日的亞洲足球專家,伊萬科維奇對中國足球的認知或許還停留在征戰(zhàn)中超時期(2009),球員們對亞洲足球如今的快速發(fā)展似乎也準備不足,全隊上下在判斷敵我形勢時經常出現偏差,戰(zhàn)術設計和執(zhí)行常給人以南轅北轍之感。過去半年時間,國足先后與進步神速的東南亞球隊、完全歐化的東亞球隊以及得到歸化球員的西亞球隊交鋒,在亞洲賽場上的定位逐漸清晰起來,繼續(xù)執(zhí)行“無球”戰(zhàn)術、珍惜定位球機會以及把握好換人時機,將成為國足在阿德萊德之戰(zhàn)中的關鍵點。

【繞不開的中場,“無球”勝過“有球”】

近年來,國足連續(xù)被越南、新加坡和泰國等東南亞球隊羞辱,這說明國足已經不具備在亞洲賽場上與對手拼腳下的能力,只有在攻守兩端聚焦于“無球”,才能在高規(guī)格比賽中覓得生機。從里皮時代開始,中場就是國足三線中實力最為薄弱的一環(huán)。隨著吳曦、蒿俊閔和徐新等人的淡出,國足中場實力進一步下滑,王上源、李源一和拜合拉木等人的能力完全無法與前輩相提并論。

中場實力進一步下滑,國足有球能力不忍直視,只能繼續(xù)堅持建構在體能和對抗基礎上的“無球”戰(zhàn)術。面對腳下技術出色的日本和沙特,蔣圣龍表現掙扎,此番對陣澳大利亞,這位后場高塔有了用武之地。

伊萬科維奇曾表示出要與強敵“力拼中場”的決心,尋找最優(yōu)組合時走了不少彎路,最終做出了圍繞力量型球員建隊的權宜之計,王秋明此番得到征召就是這種思路的延伸。噩夢般的埼玉之夜,伊萬科維奇先后玩轉兩種陣型,結果“國足連大巴也擺不明白”。對陣沙特,伊萬科維奇將國足防線向前推移了一些,場面上有所改觀。蔣圣龍的體格將在對陣澳大利亞時發(fā)揮重要作用,黃政宇也有望發(fā)揮重要作用。

【前場組合玄機多,鋒將要幫忙防守】

澳大利亞雖已遭遇兩輪不勝,但兩戰(zhàn)的控球率均超過了60%,累計完成30腳射門,控場能力可見一斑,國足將在阿德萊德之戰(zhàn)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。國足缺少足夠的訓練和比賽,沒有能力與強敵進行全面對抗,要想逆境求生只能抓住“重點”。

面對巴林和印度尼西亞,澳大利亞雖然沒能取得進球,但完成了30腳射門,統(tǒng)治力可見一斑。托尼-波波維奇上任后征調了多名攻擊手入列,國足勢必會在客場承受著巨大壓力。

主場面對沙特,國足在長時間多打一人的情況下卻遭遇對手壓制,全場15腳射門只有1次命中目標,這既是全隊技術能力不足的原因,也是主帥在搭配前場人員時的失誤所致。無論是采用講究平衡的442,還是使用防守優(yōu)先的532,國足的后場都只有8名防守球員,這就需要雙前鋒必須具備拉邊協防和大范圍接應的能力。武磊和張玉寧的比賽參與感不強強,前者此役因傷缺陣,后者已經被定義為替補,這或許是國足的“福音”。費南多和拜合拉木是符合伊萬科維奇的前鋒組合,韋世豪在上屆12強賽面對澳大利亞時(首回合)就曾有過亮眼發(fā)揮,堪稱第12人的理想人選。

武磊對于現階段的國足來說過于“奢侈”了,費南多、拜合拉木和韋世豪或許更適合目前的打法。

過去兩輪比賽,國足丟掉9球,其中有3粒定位球。澳大利亞球員身體素質出眾,國足必須對來自空中的威脅給予高度重視。從媒體披露的消息來看,國足在備戰(zhàn)階段著力演練了定位球,伊萬科維奇重點強調了盯人防守的重要性,這顯然是從第一階段的失利中吸取了教訓。

【低檔陣容掣肘多,搞好“補給”是關鍵】

從上屆12強賽到年初的亞洲杯,再到近期的36強賽和18強賽,國足狀態(tài)最好的時候也只能踢半場好球。這是因為球隊整體年齡偏大,老將的體能都難以支撐全場的消耗。伊萬科維奇曾有意革除自“里皮二期”以來的弊病,但“中生代”的陳蒲和林良銘等人難堪重用,謝鵬飛又因為技術問題被邊緣化,這才有了中超保級隊替補拜合拉木的上位。蔣圣龍和謝文能等人在俱樂部的出場時間有保證,但踢慣了中超的年輕球員驟然上強度后也不太適應,體能衰竭速度很快,必須采取“田忌賽馬”和對位換人的策略予以維持。

此番新入列的都是年輕球員,巴頓在上屆12強賽期間也曾有不俗發(fā)揮。伊萬科維奇愈發(fā)重視體能、對抗和換人,國足將繼續(xù)以“無球”策略應對強敵。

長期以來,國內球員培養(yǎng)的理念相對落后,球員們都是依照既定指令在踢球。一旦局勢發(fā)展超出預期,球員便會顯得手足無措,技術能力變形,團隊配合消失,這在大賽舞臺上是致命的。在對陣韓國和日本的兩場比賽中,伊萬科維奇在比賽末段都沒有調整比賽策略,國足堅持死守到底的既定方針,這是比較明智的選擇。對陣沙特時的比賽形勢非常微妙,伊萬科維奇臨場調整時猶豫不決,反復斟酌后做出了“比賽運轉良好,不需要提前調整”的判斷,最終坐視對手通過換人完成了翻盤。

此次國足大名單近半數球員來自滬上雙雄和山東泰山,他們都在亞冠精英聯賽的客場作戰(zhàn)中經歷了巨大消耗。考慮到澳大利亞的旅歐球員數量,以及印度尼西亞本質上是“荷蘭三隊”的事實,疲憊的國足球員將在第二階段中持續(xù)體驗“世界杯”的強度和氛圍,只有充分利用好五換制才有希望爭取積分的希望。武磊和阿蘭因傷退出,國足前場可調整空間并不大,就像之前的王振澳和楊澤翔一樣,“跳級生”胡荷韜要做好擔當重任的準備。

【總結】

澳大利亞剛剛經歷過換帥,陣容變化幅度較大,倉促中搭建起的主力班底默契度存在較大疑問。上一屆12強賽,國足就曾在澳大利身上拿過分。伊萬科維奇如果能放棄幻想,重新審視付出高昂學費換來的經驗,國足在阿德萊德之戰(zhàn)中挽回顏面并非沒有希望。